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65章(2 / 4)

两个小环紧紧跟着夫人,甚是亲密。哥哥莫要胡作,当心再惹怒知县官人。”

常威浑不在意地道:“两个家伎,唱支曲子又有什么。罢了,以后再说,我们今晚饮酒。”

后衙花园,杜中宵坐在月光下,看着小青和晶晶两人嘻嘻哈哈地端酒上菜,韩月娘在自己身边倒汤温酒,一种温馨的感觉油然而生。想想这一年来,忙忙碌碌,这种日子实在少之又少。

温好酒,韩月娘轻声道:“大郎在想些什么?坐在那里出神。”

杜中宵笑道:“我在想,自从我中了进士,到这里为官,不知不觉已经一年。这一年来,天天劳心劳力,忙个不停。现在想一想,我到底在忙些什么啊!”

韩月娘笑道:“官人这样想就不对了。这一年来,官人在城外建了许多商铺,县里的公吏差役们都有了钱粮,不必再去刻剥百姓了。又在这里建了营田务,让这么多人家过上了衣食丰足的日子,又给朝廷多收数千石粮米。这都是对朝廷对百姓有好处的事,怎么不知道忙些什么呢。”

杜中宵想了想,不由笑起来:“我做的事,你倒是比我清楚。”

“那是自然。我们夫妻日常里相聚的时候不多,我总要知道你在做什么。”

杜中宵轻轻捏住韩月娘的手,低声道:“我现在知道,为官也不容易,幸亏有你为妻。”

正在这时,小青把一条鱼放在桌子上,脆声道:“官人、夫人,菜齐了,我给你们倒酒。”

说着,快步跑到韩月娘身后,伸手去拿温着的酒壶。低头见杜中宵正抓着韩月娘的手,一时不知所措,口中道:“官人若是还不饿,我再把菜热一热。”

杜中宵收回手来,口中道:“忙了一日,我早饥渴难耐。速速倒酒。”

小青答应一声,端起酒壶,给杜中宵和韩月娘倒了酒。她随着曲五娘长大,给客人唱曲,陪客人喝酒,自小见得多了。迅速忘了刚才的事,倒完了酒,拿一把小酒壶,与晶晶两人趴在旁边的一张桌上,一人一个小酒杯,也学着倒酒喝。一人面前一个碗,夹了各种菜,吃吃喝喝快活得很。

喝了几杯酒,杜中宵看月白风清,不远处一丛修竹随风摇曳,所有烦恼不觉消散。家庭是心灵的港湾,在外面再多的烦恼,回到家里来便就烟消云散。

好心

不知不觉,忙忙碌碌的秋收就已经结束了。营田务收米一万余石,不但完全补足了去年借支的永城县粮米,还有剩余。杜中宵决定留下五千石作为储备,另外五千余石解往州城。

此时的米不但是粮食,也是硬通货,储备的五千石米有许多用处。

谷场上,杜中宵做在一张桌子后面,翻看着本村的账簿。不远处的空地上,有本村的青壮在那里翻晒谷糠禾穗。这些脱米后剩下的谷草,便就是秣,与米合称粮秣,是优质的牲畜饲料。

常威站在桌子边,伸着脖子看杜中宵翻看的账本。一边看着,一边鄙夷杜中宵闲着没事,这些村账有什么好看的。但是杜中宵看,他也一定要看,不然心里便跟猫抓一样。

把账籍看完,杜中宵对常威道:“秋粮已经收完,过些日子我会解往州里去。你受知州所派前来察看秋粮,现在已经看完了,该回去交差了。”

说到这里,杜中宵取出一本册子,交予常威:“你虽在营田务住了不少日子,但我看在眼里,并没有用心。回去之后相公问起营田务事务,只怕你也答不上来。我这里有一本营田务条贯,里面详列了营田务所有事务,你拿回去看一看,以免出丑。等到回去,我会禀明相公,连这册子一起交上去。”

常威接了册子过来,随手一翻,口中道:“营田务怎么一会事,我都看在了眼里,又何必看什么条贯。随在相公身边多年,一二十个村子的事,原不必十分用心。”

嘴里这么说,手却紧紧捏住册子,再不肯交出来。

杜中宵心里冷笑。因为常威是在自己这里做事,回去夏竦问起来他一窍不通说不过去,说不定会连累夏竦对自己的印象,杜中宵才给了他条贯看。过个一两日,杜中宵会把条贯收回来,连带自己的书信一起给夏竦。书信里,杜中宵会写清自己对常威的评语。这厮实在是杜中宵两世为人都没见过的奇葩,难以想象夏竦会抬举这样的人。

收了新米,村中人人欢乐,都聚在谷场边上的仓库那里领米。

杜中宵让人收了账簿,走了过去。见到杜中宵过来,一众村民问候行礼。

仓库门口立着的,是杜中宵让营田务每个村子都有的石碑,写的是营田务收粮的原则。如不管出入用一样的斗,依实数不加消耗,平斗而不得有斛面,诸如此类。

此时地方收粮,因为税额是朝廷所定,要一级一级向上解送,其中的损耗和运输费用都要地方负担,便用一些法外手段多收。消耗是常例,朝廷允许多收十分之一,地方经济不好,收的越来越多。斛面则是指收粮时斗里尖出来的部分,官府收粮一定会有斛面,有的地方就靠多出来的这些粮支持一县财政。

营田务相当于官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